栏目导航: 福建招生考试网 > 中考会考网 > 福建中考 > 福建中考 > 文章正文
 
福建省计划2008年恢复中考体育考试
福建招考网整理自:2exam.com整理 2007-2-14
  2007年福建省中小学体卫艺工作研讨会9日在榕举行,会上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:我省教育部门将对全省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开展全面调研,考察各学校体育师资配备状况,重新核定相关师资水平,并在明年重新实行体育考试成绩列入初中升学考试成绩制度。

  以往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体育课程才有选测项目,今后小学低年级体育课程也将增加选测项目。如:小学一、二年级,除了身高、体重为必测项目,坐位体前屈、跳绳、踢毽子、50米跑、立定跳远、投沙包均为选测项目。而小学三四年级增加了掷实心球、仰卧起坐等选测项目。同时,今年我省将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,通过多种方式,促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尤其是心肺活动功能切实得到提高。

  【现状调查】

  孩子们耐力爆发力差 肥胖近视日益增多 高考体检纯合格率仅13%

  1984年以来,教育部、国家体育总局、卫生部等有关部门组织了4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,结果表明,20多年来我国学生虽然身高和体重增加了不少,但部分体能指标连续呈下降趋势。其中初中生的近视率为58%,高中生为76%,大学生则高达83%;耐力、爆发力以及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等体能素质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。超重及肥胖的检出率也继续呈上升趋势,在我国的城市男生中,肥胖和超重已经达到了1/4,也就是说,每4个城市男生就有1个是“胖墩”。

  据福州市第一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发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,福州青少年健康情况不容乐观。2003年至2005年3年来,福州市42691名接受高考体检的高中毕业生中,健康体检完全合格的仅5625人,仅占总数的13%,而有96.13%的学生报考受限。近视和乙肝病毒携带是专业受限的两个主因。

  开学仪式年年有人晕倒

  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怎么样?来自泉州地区的负责人说,一些学生站20分钟都会晕倒,身体素质能好到哪去?

  每年新生入学,学校都要举行开学的升旗仪式。整个仪式时间并不长,一般只持续20分钟。然而就是这20分钟的站立,就能让一些学生晕倒在会场。这样的事几乎年年都发生。学生的耐力越来越差,已经引起一些老师的担忧。据介绍,自从2000年体育从初中升学考试项目中分离出去后,这种情况就越来越严重。“原来将体育列为考试项目时,还有学生会突击锻炼。现在没有考试的限制,情况就更加失控了。”

  “视力正常”成为少数

  “从前是问学生你们班几个近视,现在却要问你们班几个没近视。”说起中学生的近视问题,泉州市教育局体卫科黄科长显得很无奈,“这种情况到了初、高中毕业班显得非常明显。有的班级中甚至只有一两个独苗没近视。”

  福州市区一小学的叶老师告诉记者,她这学期教的班里有40名学生,有十五六名因近视戴眼镜,最高的度数达400度,甚至有一名是从一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近视的———近视正在小学生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。

  导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,一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,上楼乘电梯,出门坐汽车,体力劳动减少;二是目前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,学生学业负担过重,学习时间过长,缺少体育锻炼。

  【各方说法】

  每周两节体育课也难上好

  每天1小时锻炼,一半中学生说“学校从未有过这种安排”

  尽管各级教育部门对在校学生体育锻炼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,例如,每周2~3节体育课,每天保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。但实际上,很少有学校能够达到这个标准。

  本报《教育周刊》去年在200多名中小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,结果显示,51.33%的小学生每天可以在校参加半小时以内的体育锻炼;32%的小学生所在的学校从来没有过保证学生体育锻炼一天1小时的安排;51.5%的中学生表示学校从未有过这种安排;每天学校安排的活动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比例约为28.8%。这一调查反映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不到1小时,即使达到1小时的,运动效果也不显著。

  “每天的生活就是学习,放学回家还请家教,哪有时间锻炼”

  泉州市教育局体卫科黄科长认为,社会、学校、家庭普遍存在“重智轻体”的片面观念,过度重视升学造成的课业压力,造成许多学生正常的体育锻炼时间被频繁挤占。

  一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告诉记者:“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学习,白天上了一天的课,晚上还要回家补习功课,父母给我请了家教,所以我根本没有时间参加体育

  锻炼,还有一年就要高考,我感觉压力很大。”还有部分中学生说,每周只上两节体育课其实远远满足不了需要,希望增加多种课外体育活动时间。但就是这短短的每周两节体育课也经常得不到保证,许多学校将之缩短为一节。

  “为了安全,多数器械类项目已排除在体育课之外”

  由于受到硬件设施不足的限制,部分学校即使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时间,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。有的学校缺乏基本的锻炼器材,有的学校,跑道仅有180米长,连100米的直道都难以保证。一位市区重点中学分管副校长说,高中三个年段40个班级,一般只能被安排在两个篮球场进行运动。一到学生运动的高峰期,大量学生都集中在操场上,连通道都挤满了打羽毛球的学生。

  另外,有的学校即使有比较完备的体育器材,出于安全考虑,也一般不会轻易安排器械类的体育项目。“这主要是考虑到器械类的项目容易受伤,危险性相对较大。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,当前大部分学校都已将器械类的体育项目排除在体育课内容之外。”一位学校的负责人说。由于学校对体育器械项目的锻炼重视程度不够,也导致大量的学生因为没有适合的运动而不锻炼。

  大多数教学项目老师只示范,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才练练

 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,许多学生都喜欢体育运动,但学校一直贯彻《大纲》或由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和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的需要,平时只针对某些项目进行教学和训练,使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。

  据了解,现在部分学校体育老师的工作量很大,有的一周要上十七八节课,平均每天要上四五节课。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,要想把所有的课都上好心有余而力不足,有的学校甚至请非专业的老师代上体育课,体育课成了形式大于内容的“走过场”。至于体育锻炼的多样化和趣味性,更是无从谈起。

  令人忧心的是,即使一些规定的教学项目如铅球、垒球、单杠、双杠等等,许多体育老师都只做介绍性讲解,最多做一下示范动作和演示,根本不会让学生亲自去做。“主要考虑到安全问题,像铅球是肯定不让学生碰的,而质量轻皮制的垒球也是在运动会时,几个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才让他们练练,而大多数学生没机会碰到。”

 

  【部门访谈】

  中考要考体育 具体方案待调研后定

  体育成绩将计入中考成绩

  本次研讨会之后,省教育厅将开始对全省中小学生健康状况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,进行专题调研工作,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全省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的措施。调研包括:各学校场地、器材配备,体育课程设置、组织实施等方面情况。这次调研,还将考察各学校体育师资配备状况,重新核定相关师资水平。

  各地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普查工作,也将随之展开。据了解,这次普查,将对各地市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,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数据统计。根据普查中发现的问题,省市教育部门将进行分析研究,协同有关部门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。

  同时,针对体育考试成绩列入初中升学考试成绩的制度,九地市教育部门也将进行专题调研。拟于2008年,重新实行将体育考试成绩列入初中升学考试成绩的制度。

  完善和恢复中考体育考试

  福建师大附中体育组组长林宇彩老师告诉记者,前些年福州市中考要考体育,体育成绩占30分。虽然说存在为体育达标而临时抱佛脚的情况,但学校、学生、家长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。那几届学生的体质明显更好,学生的成绩也没有因为体育锻炼而影响。一旦体育与升学考试挂钩,在指挥棒的作用下,学校将更加重视体育,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件好事。但体育考核如何操作,如何保证公平公正,值得商榷。

  据了解,我省各地市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陆续实行体育考试成绩列入初中升学考试成绩的制度。当时,该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小学生的体质水平。但在实施过程中,也出现了一些问题:部分学校发生弄虚作假的行为;一些学生采取突击方式锻炼,不但没有取得较好成绩,反而因方法不正确,伤害到身体;因各学校考试条件不同,各县区考试成绩存在一些差异。

  对此,省教育厅体卫艺教处江仁虎副处长表示,在该制度重新施行前,教育部门将对体育成绩在初中升学考试成绩中所占比例、考试项目、评分或评级标准等,进行多方面的调研。将来在制度实施过程中,教育部门也会加大监督力度,以确保该制度的公平和公正。

  【采访手记】

  让学生喜爱锻炼并受用一生

  看着那些长年钻在题海里却身体孱弱的孩子,我们不能再无动于衷。“手无缚鸡之力”也许并不影响做学问,但“德智体”全面发展才叫人才。

  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,我们的体育课也需要一场教学改革。改变传统体育课程,让体育活动融入学生日常生活,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,提供乒乓球、羽毛球、健美操、跆拳道等技能教学,让学生从中找到各自喜爱的项目;或者在假期里举办一些校际球类联赛,让孩子们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,使假期真正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。

  2007年,全国将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,该运动以“达标争优,强健体魄”为目标,计划用3年时间,使85%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,使85%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,达到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及格等级以上,使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。

  小记认为,阳光体育运动的核心应该是,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到一两项适合“终身锻炼的技能”,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,并且可以受用一生。
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 
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  资料库
·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本地生源比例情况(本
·2007年我国民办大学本地生源比例情况(本
·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
·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
·2008中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学费排行榜
·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业学费排行榜
·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
·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
·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强
·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强
·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科专业学费排行榜
·2008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排行
·北京民办高校名单
·2008年新设置高校名单
·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
·上海市列入985工程及211工程的院校名单
·各省高招办联系方式
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-中华人民共和国教
·教育部2007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
·2007年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院校名单
·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
·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
·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
·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
·2007年第二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
·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
·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名单
·各学历层次高校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样本
·福建省2007年度第一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名
·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501-600强
·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401-500强
·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301-400强
·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201-300强
·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
·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1-200强-中国校友
·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
·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(本科)名单
·2008年具有小语种单独招生资格的25所院校
·59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
·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
·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
·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
·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
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
·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/高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
·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
·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
·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(截至2007年3月15日
·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
·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
·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
·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
·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 港大等位列三甲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
·部分招收华侨、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
·全球MBA百强榜出炉
·2003-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